忆老师通达睿智,念先生非凡勇气 ——刘伟校长为《戴世光学术年谱》作序
编者按: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袁卫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研究员李惠主编的《戴世光学术年谱》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20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经济学系读研期间,曾上过戴世光先生开授的数理统计课,经过一学期的系统学习,对其日后做经济学研究帮助很大,由此也体会到戴老师一再强调的统计学就是方法论科学的真谛。
《戴世光学术年谱》完稿之时,刘伟校长欣然受邀作序。本期收录此序,与读者一起缅怀通达睿智、勇气非凡的戴世光先生。
序
戴世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济统计学家、人口统计学家,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首位经济统计学博士生导师,也是我熟悉和敬重的一位学术前辈。我受教育是在北京大学,然而戴先生实实在在是我的老师。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北京大学经济学系读研究生,正是戴先生发表《积极发展科学的统计学,为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以一己之力为统计学正名的时候。那学期的数理统计课,本来应当由北大经济系胡代光先生讲,后因胡先生时任系副主任公务繁忙安排不下,系主任陈岱孙先生便安排我们跟着戴先生读,说他那儿有个统计研究室,开了好几门新课。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合适的统计学教材,戴先生用的是他刚组织翻译的美国罗伯特·D.梅森编的教材《工商业和经济学中应用的统计方法》。课程密度大,一周三次,6个课时,习题也多,我们差不多隔一天就要骑车往人大跑,当时年轻,也不觉得辛苦,还挺有意思的。这门课的训练,使我建立起了模型的概念,懂得运用模型、函数以及相关分析、计量分析等数理工具去研究问题,对我后来做经济学研究帮助很大,由此我充分体会到了戴老师在课堂上一再强调的统计学就是方法论科学的真谛。
戴世光先生生于1908年,1927-1935年在清华大学经济学系读本科和研究生,师从陈岱孙、陈达、赵人儁等一批学术大家;1938年留学回国,追随清华大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在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和陈岱孙先生领导的经济学系开始了毕其一生的统计事业,1946年清华复原回到北平,经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2年院系调整,直到1953年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戴先生始终和陈先生共事,此后也多有来往,亦师亦友。两位先生的年龄只相差八岁,但是戴先生谦恭有礼,颇有古风,晚年还坚称自己是陈先生年龄最大的学生。受教于陈先生身边那些年,我有幸看到他们君子之交,淡然隽永,听他们回忆种种过往,初心不改,两位先生望之俨然,即之也温,通达睿智,言传身教,令我受惠至今。
我对戴世光先生怀有深深的敬仰之情。戴先生虽一介书生,却绝不文弱,在我眼里,他是个具有非凡勇气的人。1943年至抗战胜利,戴先生在教学的同时,毅然承担了昆明译员训练班的组织管理工作。他把原本计划用于考察、著述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为援华美军培养翻译人才,为坚持抗战输送力量的正义事业中,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这段经历,在是非颠倒的特殊时期,让他蒙受过责难和屈辱,他却始终以“我为抗战做了工作”而无怨无悔。戴先生的勇气还表现在理论探索上。他在改革开放之初发表了《积极发展科学的统计学,为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和《实践是检验统计科学的唯一标准》两篇论文,明确主张国际学术界只有一门统计学,即数理统计学,撼动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期影响我国的苏联两门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在统计学界引发了长达十余年的大讨论,推动了我国统计教育改革,为今天“大统计”格局的开创做了最早最明确的指引。戴先生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为统计学正名,其中深厚的学术积累、开阔的学术视野、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学术胆识,何尝不需要巨大的勇气?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曾于2008年出版《戴世光文集》,收录了戴先生在社会调查与人口研究、统计学基本问题研究、经济统计研究三个领域的若干代表性论文和论著节选,突出展现了戴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相较之下,全面系统地反映戴先生生平事迹、求学轨迹、治学过程及至为人和学养的著述暂付阙如,而随着时间流逝,早年散见于报端的政论文章、各种用途的教案和笔记等大有散佚湮没之虞,同时代亲历者渐次远去,其人其事更加飘忽难寻,不能不说是个缺憾。所幸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袁卫教授和校档案馆李惠副研究员倾两年之力,完成了《戴世光学术年谱》,填补了戴先生学术思想研究的一大空白,为我国统计教育史、统计学科史研究贡献了一部佳作。本书按时间顺序分为五部分,完整而细腻地还原了戴先生91年的生命历程和学术思想涵养确立的过程,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诸多关键时刻、意义深远的重大事件、志同道合的学术知己自然呈现,成为进一步了解、印证其思想观点的必要注释。本书编撰兼顾传记性和学术性,以戴先生本人自传材料(部分未刊印)、言论著述、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留存的大量原始档案为主要依据,许多珍贵文献材料为首次披露。作者充分借鉴、吸收了国内外各种研究成果,包括校史校志校报,统计专业研究成果,已经出版的同时代学者的日记、传记、年谱和回忆录,访谈了戴先生生前的同事、朋友、学生,特别是戴先生的子女,他们给予作者充分的信任,提供了许多生动素材和家庭照片,这些都大大丰富了本书的内容,使之立体丰满而又亲切。
两位作者,一位是统计学知名教授,一位是档案和校史研究人员,他们的合作,令《戴世光学术年谱》尤其值得期待。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作者邀我写序,我欣然接受,既因我一向倡导的学术史研究又添新作而欣喜,也勾起了我对前辈先贤的怀念之情,写下来,是为序。
刘伟
2021年3月
左右滑动查看
终生奉献教育事业 半部中国统计学史——荐读《戴世光学术年谱》
排版 / 新媒体运营部 杜典萌